张彬

联系我们

姓名:张彬
手机:18980003656
邮箱:3144301388@qq.com
证号:15101200010606831
律所:北京市惠诚(成都)律师事务所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蜀西路46号盛大国际4栋15楼

首页: 律师文集 > 房地产开发> 正文

房地产开发

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山区经济发展的意见

来源:成都房地产律师   网址:http://www.cdvipfdc.com/   时间:2016/11/1 14:33:34

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山区经济发展的意见 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我省山区坚持扶贫与开发并举,山区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以资源开发为主导的支柱性产业初具规模,乡镇企业发展势头加快,基础设施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地方综合实力不断壮大,农民人均收入明显增长,绝对贫困人口逐年减少,一部分乡村开始走上致富道路。但是,从总体上看,山区经济整体实力不强,大多数地方刚刚解决温饱,而且很不稳定,还有不数地方尚未脱贫,经济发展的障碍依然很多,在本世纪末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任务相当艰巨 社会主义主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山区经济振兴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活力,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这就要求山区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目标,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山区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新问题,结合山区工作的实际,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加快山区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一、明确目标和指导思想,加快山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山区发展在我省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山区面积占全省三分之一,人口800万,如果山区不能脱贫致富,就会影响全省奔小康的进程。根据国家扶贫计划和农村小康目标,到2000年,26个山区、半山区县应有85%以上的人口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消灭绝对贫困,现有贫困人口人均收达到500元(1990年不变价格)以上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克服消极畏难情绪和等靠要、无所作为的思想,坚定不移地贯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的指导方针,动员和组织山区广大干部群众依靠自身力量战胜困难,发展经济,增加收入;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发挥资源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千方百计增强县级综合实力;必须进一步加大山区改革开放的力度,打开山门,放开搞活 积极探索有山区特色的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发展思路。各级政扶贫工作的重点要从救济型转向开发型,从资金、物资注入型转向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经济开发的轨道上来 二、稳定山区粮食生产,深化粮食购销体制改革粮食是关系到山区社会经济稳定和人民生活的特殊重要商品,山区发展粮食生产,关键是要抓好改造低产田,推广良种良法,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山多田少的地方,应注意发展木本粮食。要调整传统的养殖结构,利用草场草坡,大力发展节粮草食类动物,如年、羊、兔、鹅等。正确处理发展粮食生产与发展林业和多种经营的关系,严禁毁林开荒,要通过发展林业和多种经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粮食自我调剂和弥补能力 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在抓好山区粮食生产的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建立县级粮食风险基金,逐步健全粮食吞吐调节机制 建立对山区特困人口粮食补贴制度。从1994年起,5年内对缺乏劳动力、缺乏耕地、收入低的特别困难户,自产粮不足6个月口粮的,由国家给予粮食差价补贴,每个特困人口的供应量按6个月口粮核定,每斤供应粮食由国家补贴0.2元差价。补贴款由省、地(市)、县三级财政按5∶1∶4的比例分担。各县、乡镇在逐户核实补贴人口的基础上,制发供应本,凭本供应,补贴到户。各项扶贫经费、社会优抚救济经费等都要优先照顾贫困山区 三、以市场为导向,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上做文章坚持不懈地抓好造林育林,加快实施“五八”造林绿化规划。要巩固五年消灭荒山已取得的成果,消灭荒山死角。今后几年的主要任务是抓好中幼林抚育,合理调整和改善林种结构,重点改造低产低效林,特别要注意发展那些见效快、收益大的速生丰产林和经济果木林,努力提高林业的商品率和产出率。要适当提高植造经果林的补贴标准,凡按工程林质量标准植造的经果林,各级林业部门应按工程林同等标准给予补贴。认真贯彻《森林法》,抓好以法治林,严格限额采伐管理。在稳定林业生产责任制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探索不断完善的办法,有条件的地方,在坚持山林权属不变的前提下,可以本着自愿互利的原则,通过试点,总结经验,探索兴办股份合作制林场 充分利用山区特殊的自然条件,发展茶叶、蚕桑、药林、蔬菜、花卉和各种干鲜果等多种经济作物。重点产业的布局要尽可能相对集中、连片发展,逐步形成规模效益和区域性支柱产业,创造有特色、有竞争力的拳头产品 发展乡镇企业,是既富民又富县、加快山区社会经济现代化的根本出路。在坚持市场效益、生态效益的原则下,能发展什么就发展什么,能发展多快就发展多快。要充分发挥山区资源优势,注意兴办资源加工型和劳动密集型企业,搞好资源的系列开发,在深加工、精加工上做文章,特别要注重开发名、优、特、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努力变资源优势为商品优势。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发高起点、高科技和高效益项目,依靠科技进步,改造提高乡镇工业。要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步伐,重点应发展直接为山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行业。要在农林产品集中产区和重要集散地建设一批专业市场和批发市场,以搞活流通,带动生产发展。山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要科学规划,加强宣传促销工作,努力吸引外资联合开发,有条件的地方还要注意发展观光农业 发展乡镇企业,要深化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今后乡镇、村新办集体企业原则上都应实生股份合作制。要继续坚持“多轮驱动,多轨运行”的原则 特别要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和“三资”企业。对不同所有制企业,在政策上要一视同仁,创造一个平等竞争的发展环境 四、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乡村基层组织要将主要精力转到为农民服务上来。当前,要把服务重点放在较薄弱的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和产前、产后的流通服务上,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多成分的流通体制;要重视疏理流能渠道,防止农产品大战;对已经放开经营的农产品,各地不得擅自设卡 各级农业(林业、水利)经济技术部门是农村社会化服务的主导力量,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转变观念,改进服务,通过深化改革,搞活内部机制。在机构改革中,农业科技服务系统机构要保持稳定。健全县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有条件的乡镇,应按专业建立技术推广站。各级财政用于农业事业单位的经费要逐年增加 重视和扶持农民自己兴办的各种民办专业技术协会和各种服务组织,鼓励发展各类购销专业大户,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推销员和经纪人队伍。要注意发展服务组织与农户之间的契约性合作关系,通过经济合同使农户与服务组织之间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分享的利益共同体,保证服务工作的健康发展 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是联结农户与市场、提高农业规模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各地要采取得力措施,积极引导,大力扶持,放手发展,并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实行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不受区域、行业、部门和所有制限制。山区各级政府应从本地实际出发,以市场为导向,做好发展规划、组织协调、政策扶持和宏观调控工作 五、大力发展“山口经济”,加快山区城乡一体化进程县城和重点山口小集镇是山区农村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农副产品的主要集散地。山区小城镇建设,要以县城和若干大的山口集镇为重点,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 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方针,与培育各种农产品批发市场、兴办工业小区和房地产开发结合起来,增强山口集镇的综合实力和辐射功能,使之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中心。县城和县城以下的城镇户口放开,凡在城镇有固定住房和稳定职业的,经批准都可作为城镇常住人口,与城镇居民享受同等机益 提倡和鼓励异地开发。山区各市、县要在城区或现有的及新建的集镇有计划地创办工业开发小区,供边远山区乡村兴办各类乡镇企业,实行“本地注册、城区办厂、利税返乡”。合肥、沿江四市也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为贫困山区的异地开发提供优惠条件 劳务输出是贫困山区农民解决温饱、增加收入和开发智力的有效途径。各地要把有计划、有组织的劳务输出作为山区开发的重要内容认真抓好,积极掊育劳动力市场,放手发展各种劳务输出中介组织,拓宽输出渠道,扩大输出领域。劳动部门要把劳务输出服务机构延伸到山区乡镇,实施信息、咨询、培训和输出一条龙服务 对少数自然环境恶劣,生产、生活条件难以改善的高寒山区和深山区,各县应结合发展山口经济,有计划地、逐步地把这些地方的群众转移出来 六、加大智力开发力度,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依靠科技进步,开发智力资源,提高劳动者素质是扶贫开发、发展山区经济的治本之举。要在抓好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以改革农村中等教育结构为突破口,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山区留得住、用得着的实用人才。高小课程适当增加职业技术教育内容,初中抓好分流教育;高中教育办学模式要多样化,可以实行高二或高三分流,也可以办成普教职教结合的综合高中;师范、师专要把劳技课列入必修课,为农村中学培养适应职教需要的合格师资。鼓励和支持各部门、行业、集体、个人兴办各类职教学校。继续扶持山区各县在骨干职校开设地方中专班。要切实解决好失学儿童的入学问题,“希望工程”筹集的资金要对贫困山区倾斜 大中专院校招生、分配要对山区实行政策倾斜,适当降低贫困山区县考生的录取分数线,扩大大学定向招生人数。今后5年,省计委、教委每年从省内大中专院校招生计划中划出一定比例和委培指标,定向委培山区考生,委培费要给予优惠。对山区县考取理工科大学的学生,参照农业、师范院校毕业生分配办法,按一定比例切块分配回县。建立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对口扶持贫困山区县的制度,选派科技人员担任挂钩县和农科教示范乡的科技副职。鼓励城市科技人员到山区农村进行集团承包,领办、协办乡镇企业或以技术参股方式介入山

电话联系

  • 18980003656